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

淡水龍山寺_彩繪_15


調伏醉象




法句經云:
調達與阿闍世王共議毀佛,王敕國人不得奉佛。
佛與五百羅漢住崛山中,調達至王所白言。
佛諸弟子今已迸散,尚有五百弟子在佛左右。
願王明日請佛入城,可飲五百大象使醉,
令蹋殺之,吾當作佛教化世間。
王聞歡喜即往請佛,佛知其謀,答言大善。
王退而迴還報調達,明日食時,佛與羅漢共入城門。
醉象皆叫而前唐突,墻壁屋宇悉皆破壞,一城戰慄。
五百羅漢飛在虛空,獨有阿難在邊,
醉象齊頭逕來趣佛。
佛舉五指化五師子,同聲俱吼震動天地。
醉象伏地不敢舉頭,象解垂淚悔過。
王及臣民莫不驚肅!
世尊徐行至王殿上,與諸羅漢食訖咒願。
王白佛言:
稟性不明信彼讒言興造逆惡,願垂大慈恕我迷愚,
皆曰名舉以致大罪,何等為八。
利衰毀譽稱譏苦樂,自古至今尟不為惑。

文稿來源--釋迦如來應化錄

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

2010年春季茶藝課結業式

時間真的長了翅膀,六周的茶藝課一瞬間就畫下句點.
同學們對茶的體會漸入佳境,只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,
還是期待同學們每個星期相約來龍山寺泡茶,分享人生的樂趣.
感謝戴老師每周從台北來教導學員,並且帶來不同的茶葉,讓同學從不同的茶葉去體驗不同的沖泡法,時間的計算和口感.
學員們已從新手而入門,相信這輩子與茶結了不解之緣,也以此茶會結識了來自不同領域的茶友,期待再次的相會.
這個古寺除了引領信眾正信正念佛教外,觀音佛祖帶來好人善緣,為淡水人提供另外的精神生活,我們期待下次的新課程. -班長-

一 期 一 會 淡水龍山寺 2010/4/18-6

「一期」是指一生,「一會」是指一次,人生之中就是只有一次相聚的機會。
各位茶友,六個禮拜來我們在淡水龍山寺聚會、喝茶,今天是最後一節課,六個星期代表大家的緣份是累積六世才修來的,更是觀世音菩薩促成的因緣,讓迷漫在唇齒間的茶香與茶味永遠忘不掉,因為茶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,而這份好茶緣也越結越深,期待今世與來世一直喝下去,這正是此生難得相聚一次之後,我們所許下的願望。

「相聚即別離」,我們深信有因緣才能相聚,而別離是伴隨相聚來的,差別是在相聚和別離的過程中,如何去處理這一期中與他人的這一會。緣有「善緣」有「惡緣」,相信大家都不希望碰到不好的緣,而為了培養我們的善緣,所以每次相聚的待人接物都要誠心誠意,我們如果希望隨時有貴人出現,就要種下貴人出現的因,雖然下次的相逢不知在何時何處,但是我們此生一定要「廣結善緣」,為今生和來世隨時有「貴人相助」而努力。 「相會再別離,別離再相聚,一期只一會,尚得再別離。」

「一期一會」的說法除佛教外,最常應用在喝茶的茶會當中,日人井伊直弼說:「茶會一期一會,也如主客的相聚一般,今日的聚會,他日不再,亦可說是一世一度。」我們此時、此地的喝茶,就是當下這剎那,只有唯一,無法複製。明天的此地,非也。現在的他方,非也。此時此地與其他人,非也。此時此地的我們,僅擁有一剎那,因為大家的心思在下一剎那就不同,彼此的應對也不一樣了,這種說法更能顯示出「一期一會」的難得之處。

然而一期一會並不是要我們多愁善感,也不是要我們醉生夢死,而是要把握當下,面對所有的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愛、惡、欲。了解它自何處來,要到何處去,最後悄然地放下它。 「竹影掃階塵不動,月穿潭底水無痕」--《菜根譚》

僅以此供養淡水龍山寺各位茶友與信眾。 後學 戴瑞民 合十
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

在龍山寺的最後一堂課同學依舊聚精會神的聽課

邀請蘆洲李宅志工來品茶
鄭老師再次導覽

春雨綿綿,同學們移到長廊上課






特意找到當年龍山寺老人茶的
"茶配"-土豆仁糕
給同學品嘗
徐石松學員每周取泉水讓同學泡茶
吳春和老師的學期感言新詩

大合照



戴老師為蘆洲李宅志工泡茶
老師的小千金欣賞父親專注泡茶的風采




班長代表感謝老師
戴老師贈送每個學員對杯,班長代表龍山寺贈送龍山寺周邊產品
吳春和老師與大家分享他的新詩
戴老師的千金與學員的小孩已成為好朋友
學員一一發表感言 ,秀美同學
有很好手藝,常帶她親手做的水果蜜餞和大家分享

徐介良學員發表心得,徐同學每周整理上課筆記,作成power point檔分享給同學
同學也備好詩詞呼應吳老師
最後由班長提醒大家別忘了下次的聚會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

淡水龍山寺_彩繪_14


領徒投佛



因果經云:
王舍城中有二婆羅門聰明智慧。
一名舍利弗。一名目犍連。各有一百弟子。
二人共為親友。極相愛重。
咸共誓言。若先得聞妙法遞相開示。
時舍利弗忽於路次逢見阿捨婆耆比丘入城乞食。
威儀庠序。
即便問言:汝師何人。有所教誡演說何法。
比丘答言:我師是甘蔗種,天人之師,
相好智慧及以神通無與等者。
我既年幼學道日淺,豈能宣說如來妙法。
然以所知當為汝說。
即說偈言。一切諸法本。因緣生無主。
若解此法者,則得真實道。舍利弗聞已。
即於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。時舍利弗還至住處。
時目犍連見舍利弗諸根寂定。
即便問言:必聞妙法。舍利弗具如上說。
目犍連聞已得法眼淨,即將二百弟子往詣竹園。
遙見如來相好端嚴,心生歡喜願求出家。
佛言善來,度為沙門。
爾時世尊與千二百五十人於摩竭提國廣度眾生。

文稿來源--釋迦如來應化錄

淡水龍山寺_彩繪_13


白馬陀經






中國第一古刹--佛教“祖庭” --白馬寺,
它是佛教傳人中國後官方建立的第一座寺院。
為紀念東漢永平年間(西元67年),
漢使以及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、竺法蘭,
以白馬馱載佛像、佛經到達都城洛陽的馱經之功而建, 並名為白馬寺。
寺院門前一左一右、各有一座溫順的白馬陀經石像。
此為中國佛寺之始。
見北魏酈道元《水經注·谷水》。
清 丘逢甲《歲暮雜感》詩之一:
『黃犀入貢非今日,白馬馱經異昔時。』

另一個故事流傳更廣泛,這就是白馬馱經的傳說。
相傳東漢永平七年(64),漢明帝做了奇怪的夢,
夢中看見有一個身上發光的巨人在殿堂上飛行。
第二天手下的大臣告知這是西方的佛神。
於是漢明帝便派遣郎中蔡愔、博士弟子秦景等打點行裝赴天竺求法。
蔡愔一行在求佛取經的路上,跋山涉水,千辛萬苦,
終於來到了大月氏,即今天阿富汗國境內,
並在那裡巧遇來自中天竺的高僧攝摩騰與竺法蘭。
在蔡愔、秦景等人的盛情邀請下,
攝摩騰與竺法蘭便與蔡愔一行,
用白馬馱著釋迦牟尼的佛像和《四十二章經》等佛經, 於永平十年(67)回到了洛陽。
漢明帝知道了這一消息非常高興,
便安排兩位天竺高僧在鴻臚寺下榻,
第二年又下旨在雍門外另外建造新居讓來自西方的賓客居住, 並以貴賓的禮節盛情款待二位高僧。

由於白馬負經而來,後來便用白馬作了寺院的名稱。

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

淡水龍山寺_彩繪_12

牧女乳糜



因果經云:
爾時太予心自思惟,我今於伽闍山示修苦行。
日食一麻一麥身形消瘦有若枯木,
修其苦行今滿六年。
我若復以此羸身而取道者,
彼諸外道當言自餓是般涅槃因。
我今雖復如是節節而有那羅延力,
亦不以此而取道果。
我當受食然後度生,作是念已。
至尼蓮河側露地而坐。
時彼林外有二牧牛女人,一名難陀。一名波羅。
時淨居天勸牧女言,太子今在林中。汝可供養。
女人聞已心大歡喜。
即擇肥壯牸牛入河洗浴親手自取淳乳,如法煎煮。
即取乳糜盛滿金缽至太子所,頭面禮足而以奉獻。
太子即便受彼女施而咒願之,
今所施食,欲令食者得充氣力。
當使施者,得色得力得捨得喜,
安樂無病終保年壽智慧具足。
即復作如是言。
我為度脫諸眾生故而受此食,
咒願訖已即受食之,
身體光悅氣力充足堪受菩提。

文稿來源--釋迦如來應化錄

淡水龍山寺_彩繪_11

盲童見佛



越難經云:
波羅奈國有長者名越難,財富巨億。
為人慳嫉不肯捨施,常語守門人乞者勿通。
越難子名旃檀,亦復慳貪。
越難壽盡,還生國中為盲婦作子。
其夫語婦:汝身重病今復懷孕,我無飲食汝便自去。
婦便出去得大墻窟便止其中。
九月生子兩目復盲乞食養之,至年七歲其母教言,
今有乞我少飯充饑如雨渴者。
兒聞母說便行乞食到其子家。
時守門者適小出外。入到中庭。旃檀聞語呼守門問。
門監懼罪即掣盲兒撲於門外傷頭折臂。
母聞走到何人無道,時門神便謂之言。
汝得是痛尚為小小,其大在後。
汝前世時有財不施,故得是報,死更苦痛。
觀者聞聲。佛問阿難是何等聲。
阿難具說。佛與大眾到此兒所。
與少飯食以手摩頭目便開明折傷即愈。
因識宿命。佛問。
汝前世長者字越難耶?
乞兒對曰是也。
諸人聞已皆發信心施佛及僧。

或稱 盲兒見佛

文稿來源--釋迦如來應化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