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

【龍柱】黃龍安捐建龍柱

龍山寺大殿的龍柱,石材為觀音山石,雕造的手法為清代晚期的浮雕,主題為向上仰昇的蟠龍,並附有八仙小石雕。



大殿龍柱為清代後期以觀音山石打造的昇龍造型
龍身繞轉於八角柱,龍鬚及龍爪鏤空雕刻雄健有力



龍柱下為黃龍安、萬鍾、漢杰三兄弟落款

龍柱的捐建者是清代著名泉州三邑紳商黃龍安三兄弟。十九世紀中葉黃龍安人稱黃阿蘭,在滬尾開設一家船頭行──德春行,以誠信經商,事業有成,被推為滬尾三邑紳商的領袖。咸豐三年(1853)頂下郊拼及咸豐九~十年(1859-1860)漳泉械鬥中,黃龍安號召三邑及泉州群眾一同打敗敵方,成為當時著名地方領袖人物。

龍山寺便是由黃龍安出面,集合淡水惠安、晉江、南安三縣後裔,出錢出力興建的大廟。

石柱下方的柱礎有圓柱珠、金瓜瓣、方形、八角等造形

【匾額】慈航普渡與其他廟中匾額

光緒十年(1884)十月的清法戰爭滬尾沙崙戰役,法軍雖有優勢火力,但清軍利用地理環境及同仇敵愾的士氣,擊退法軍,贏得勝利。

而在法軍優勢砲艦火力幾波攻擊下,滬尾街大多數屋舍都沒有遭到砲火破壞,當時軍民傳言是受到幾個主要神祗──觀音菩薩、媽祖、以及清水祖師的法力庇佑。清軍統帥劉銘傳,特別奏請光緒皇帝賜匾,龍山寺因此獲頒「慈航普度」的匾額。  

「慈航普度」是清朝頒賜的原匾,但是在民國60年代末,因懸掛壽樑掉落,曾被暫置在右邊過水廊,受到侵蝕,字跡模糊,修理匠師僅能按照殘痕揮寫,成為今日樣式。

光緒五年(1879)福州周拱辰、光辰兄弟所獻「慈光普照」匾額
光緒七年(1881)鑲藍協領得泉敬獻的「南海朝宗」匾額
咸豐八年(1858)三邑弟子所立的「安平寶筏」匾額

【石碑】章高元捐建石碑

龍山寺中庭石材為觀音山石
清朝抗法名將章高元捐獻龍山寺中庭石材勒名石碑

光緒十年(1884)章高元受命率領淮軍部隊及湘軍、台勇一同防守淡水抵禦法軍入侵,十月八日法軍登陸,遭到孫開華、章高元所率領部隊強力痛擊,不得不撤離,讓屢次受挫的清軍贏得一次光輝的勝仗,此次戰役,也讓許多將士都獲得清廷的獎勵。  


章高元為感謝淡水寺廟神靈的庇佑,特別在光緒十一年(1885)前往龍山寺捐建四丈(十三公尺)見方中庭石材。  


捐建石碑只是一個紀錄,將章高元官階、勳賞列舉──「欽命提督軍門福建臺澎掛印總鎮世襲雲騎尉年昌巴圖魯,隨 軍功加二級紀錄二次」。

龍山寺溯源

安海龍山寺是福建泉州著名的千年古寺


台灣地區有五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──艋舺龍山寺,鹿港龍山寺,府城龍山寺,鳳山龍山寺,淡水龍山寺,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龍山寺。  

安海龍山寺,初名天竺寺,或普現殿、觀音亭。約在隋開皇五年(585)印度僧人一粒沙始創,以奉祀千手千眼觀音寶像為主,歷代迭次都有增修。因廟位處於晉江安海鎮型厝村北的龍山山麓,主殿形似「龍穴」,大家便以龍山寺來命名。而它山門內華表「天竺鐘梵」;於每日清晨、黃昏,龍山寺循例敲鐘一百零八下,鐘聲朗朗,為安海八景之一。  

十七世紀清朝順治、康熙年代為對抗明鄭部隊,福建沿海實施遷界封海,龍山寺為少數未被拆遷的寺廟,因安海為主要航運渡口,三縣民眾渡海來台,往往在此祈禱,平安抵台,順利發展後,醵資興建大廟,便溯源以安海龍山寺為祖廟,分靈奉祀。

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

2009年小拜亭安金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小拜亭安金將於國曆五月二十三日早上進行, 由莊武男老師試範教學後展開工事, 隔日農曆十五,影響信眾上香不便, 敬請見諒.兩側過水廊也會在安金後進行.所需經費二十六萬元整, 承蒙民眾捐款, 已募得十七萬.三川殿龍虎兩側門外將規劃做箭牆, 希望能維持廟前的整潔, 可望給信徒更清爽的環境來上香祈福.箭牆的設計規劃由莊武男老師執行, 今年國曆七月一日將架設上去.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國曆 5月23日一早, 莊武男老師講解安金箔的常識和技巧,
學員認真聽課, 實地操作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

2009年農曆四月初八"浴佛節"-釋迦牟尼佛誕辰

龍山寺佈置鮮花,素果、浴佛桂枝水,浴佛禮檯、
清早信徒前來浴佛、祈求佛祖洗淨塵心.

禮佛禮檯

法師禮佛法會
民眾排隊浴佛